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9-07 10:16:20
責任編輯:李佳倫
晨光初啟,在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調試著精密儀器,屏幕上躍動的數據仿佛科技成果破繭成蝶前的脈動。
夜幕低垂,天府大道眉山段智慧路燈如流螢漸次亮起,光帶綿延向西與成都科學城遙相呼應,宛若兩地創新要素在夜色中交織共鳴。
晝夜更迭,創新不止。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持續深化“成都研發+眉山轉化”。據四川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四川省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4》顯示,眉山以24.23的綜合得分,綜合創新能力評價值蟬聯全省第五位,再次躋身全省第一方陣,書寫了創新潮涌的生動答卷。
近日,四川協鑫鋰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隨著全自動生產線高效運轉和智能化機械臂精準操作,一塊塊通過該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理干法工藝合成的磷酸鐵鋰儲能材料快速成型,現場一派繁忙。
“與傳統濕法工藝相比,我們公司首創的物理干法工藝可以實現生產流程由11步縮短至4步,具有更高的工藝效率,在成本降低、產能提高的同時,還能降低能耗。”該公司負責人介紹,根據電芯廠反饋的數據,應用該公司的正極材料電池充放電損失少、比能高,“綜合來看,我們生產的材料具有綜合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強、循環壽命長、存儲性能優的特點。”
與生產車間的繁忙有序相呼應的是實驗室里的嚴謹專注。在四川協鑫儲能材料研究院內,研究人員正在對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壓實密度、能量密度等特性開展持續攻關。該研究院共有7個實驗室,配備100余臺(套)研發和檢測設備,匯聚60余名專業人才,主要承擔高能效型、長循環型、高壓實型、高功率型磷酸鐵鋰的開發。“基于科技創新支撐,目前企業呈現出產銷兩旺、滿產滿銷的狀態。”該負責人表示,2025年至2027年該公司收到的意向訂單總額已突破200億元。
四川協鑫鋰電科技有限公司的蓬勃發展態勢,是我市創新發展的生動寫照。據統計,目前我市共有創新型中小企業202戶、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48戶,其中“小巨人”16戶,數量全省第4。我市“1+3”主導產業連續三年每年上一個百億臺階,總規模達1653億元,其中,新能源新材料規模突破千億。
在眉山,對材料極限性能的探索并不止在四川協鑫鋰電科技有限公司。同樣的科研熱忱,也閃耀在約50公里之外的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實驗室里。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聚焦新能源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碳中和、光伏、氫能和節能降碳等領域,開展小試中試驗證、成果轉化、場景工廠、投融資、檢驗檢測等業務。”該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24年9月建成投運以來,該中心已引進固態電池全產業鏈、二氧化碳捕集耦合制氫等中試項目15個,已成功轉化項目4個,邀請青海鹽湖股份成都研究院、眉山鋰電池產業技術研究院、萬邦鋰基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發中心、四川微世界檢驗檢測有限公司等機構入駐。
中試平臺作為銜接研發與量產的關鍵環節,重點解決技術成熟度不足、工藝驗證缺失等產業化瓶頸問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高效的轉化能力也贏得了權威認可——不僅獲批省級中試研發平臺稱號,更躋身工信部首批重點培育中試平臺名單。
近年來,眉山圍繞打造西部中試轉化基地目標,制定出臺了《眉山市支持科技成果中試熟化產業化發展的若干政策》,組建了1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同時,以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為牽引,構建“1+3”產業龍頭企業N個中試平臺為支撐的“1+N”中試研發平臺體系。
目前,全市已建成中試研發平臺60個,“四川省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儲能)中試研發平臺”及“四川省水稻新品種新技術中試研發平臺”成功獲批第二批四川省中試研發平臺,加快構建“應用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化”的全鏈條科創體系。
科技創新,企業是主體,政策是助推器。
圍繞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2021年,我市聚焦“1+3”產業,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在支持創新平臺建設、強化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壯大創新主體等方面明確了16條獎勵和支持政策(以下簡稱“科創16條”)。
“自‘科創16條’執行以來,截至今年8月底,共兌現資金近5000萬元,涉及247個項目,政策激勵作用較明顯。”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堅持企業需要什么、政策就配套什么,最大限度支持科技創新,“當前,根據國省科技創新發展態勢的變化,結合眉山科技創新工作重點,我們正聚焦支持科技創新薄弱環節,研究起草2.0版‘科創16條’,著力推動資金投向由事后獎補為主向全流程并重轉變。”
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支撐。圍繞完善科技金融支撐體系,我市與人行眉山市分行共同印發了《關于眉山市科技金融工作的指導意見》,組建總規模10億元的成眉科創股權投資基金、2.5億元高層次人才項目基金、1億元天使投資基金和1億元中試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積極推廣“天府科創貸”等金融產品,著力破解企業“不敢創新”“不愿創新”等難題。
人才是推動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我市大力實施“萬碩千博興眉山”工程、人才燎原計劃,三年來新培育國省級專家人才14人,柔性引進兩院院士及高層次領軍人才149名,在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中排名第78位,有力支撐了本地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