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9-09 08:58:03
責任編輯:李佳倫
歲稔年豐人歡笑,果實累累谷滿倉。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引,全面貫徹中省各項決策部署,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建設“六有”新鄉村推進鄉村振興經驗做法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我市成為全省唯一獲得省級鄉村振興先進市,所有縣(區)實現省級鄉村振興先進縣(丹棱縣、彭山區、青神縣)和成效顯著縣(東坡區、洪雅縣、仁壽縣)全覆蓋的市(州)。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我市積極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農業農村集聚,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讓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有幸福感、獲得感。
又是一年豐收季,近日,眉山融媒記者分別走進我市永豐村、萬年村、新光村,走近村民,聽他們講述生活變遷,深入田間地頭看產業變化,一線感受眉山鄉村振興脈搏。
稻花飄香的永豐村。
9月6日,在“天府糧倉”永豐片區,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響起,四處彌漫著濃濃的稻香。
作為全省首個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東坡區永豐村目前擁有耕地6560畝,其中高標準農田4400畝。在“五美鄉村”建設過程中,它繪就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美麗畫卷,在稻浪涌動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動人。
近年來,永豐村創新構建“田長+副田長+四員”包片聯戶機制,借助“天府糧倉”大數據平臺,堅決遏制耕地撂荒、“非農化”“非糧化”現象。同時,在農田里設置“三區四情”耕地質量監測站,24小時自動監測地情、肥情、環情、墑情,并根據數據為種糧戶提供灌溉水量、施肥等方面的定量化方案,實現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良種選育上,與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合作10余年,在永豐村建成全省規模最大的新品種新技術中試基地。累計引進、試種國內外優質品種600個,篩選出適宜眉山的優質高產新品種30個,推廣新技術30余項。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馬均表示,今年收集了70多個優良品種,計劃篩選出2到3個,配合新技術實現水稻高產、優質、高效。
得益于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組合拳”協同發力,2024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到4600噸,與2022年相比增產17%。2025年千畝高產示范片實收測產數為畝產820.8公斤。
與此同時,圍繞農耕文化與旅游元素,永豐村開發出“鄉村四時好風光”鄉村旅游線路,推出“永豐四季”高新農業研學體系,舉辦“開鐮節”“龍蝦節”“星光音樂節”等,年均旅游人數穩定在15萬人以上。永豐村點位入選文旅部“四川·山水陽光 多彩民俗”線路,2024年集體經濟收入達203萬元,較2022年增幅超300%。
“環境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幸福,身體健康更要‘把好關’”,是永豐村民的共識。近年來,東坡區通過在永豐村率先開展慢病管理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探索出村醫“鎮聘村用”、區村聯建中醫閣、醫保定點報銷、基藥擴類零差價銷售和區域巡回派駐“五大經驗”,成功打造永豐村醫療衛生服務示范樣板。
“我們設立了永豐村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由村干部兼任委員會主任,村醫兼任副主任,加強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東坡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自2022年至今,東坡區共組織300余名市、區專家在永豐村坐診159次,每年為失能老人上門開展4次“健康敲門行動”。由區衛健局主辦的“百醫進百村、健康進萬家”巡回醫療派駐服務在永豐村持續進行,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級醫院醫療服務。
如今的永豐村,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便攜式心電圖儀、豐富且實惠的藥品,讓村民盡享就近就醫便利。而在永豐村“天府糧倉”核心示范片建設基礎上,東坡區也正加快推進落實策劃清單、項目清單、機制清單“三張清單”,深入推動產業、空間、要素、設施、服務“五大融合”,推動永豐村城鄉融合盡快成勢。
萬年村集體經濟玫瑰花基地。
金秋時節,從丹棱縣城沿著“奔康大道”走進丹棱縣張場鎮萬年村,一路上都是水稻成熟的味道、忙著給晚熟柑橘套袋的人群還有那漫山遍野的茶園,目之所及皆為景色。
誰能想到,短短十年間,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已經華麗轉身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四川省首批鄉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文明村、四川省發展集體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十強村、全國首批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等諸多榮譽加身的美麗鄉村。
“茶葉是我們村的重要支柱產業,等到明年開村再來看,這個小小的茶市又會熱鬧起來!”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9月5日,萬年村黨支部書記任剛帶著記者參觀了該村的茶園、茶市和茶葉初加工廠等地。據他介紹,目前萬年村茶葉種植面積達3500余畝,茶葉種植戶285戶,茶葉主要品種為福選9號、老川茶,年產量達到20萬斤左右,產值約1200萬元。
2019年村上投入70余萬元修好的茶葉交易市場,不但讓茶農在家門口能售賣茶葉,還有效杜絕了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價格差,最大限度保障茶農利益,小小茶市每天都會云集來自雅安、洪雅和東坡等地的數十個茶商,為當地茶農帶來幾百上千元的穩定收入。
“萬年村云多霧大、雨量充沛,有茶葉生長的天然優勢,高山綠茶芽頭飽滿、顏色漂亮、口感純正、品質優越,消費者都喜歡這樣的茶。”2021年12月29日,四川(丹棱)中高端綠茶出口烏茲別克斯坦發車儀式在萬年村隆重舉行,這是丹棱中高端綠茶首次大批量走出國門。經常到萬年村采購茶葉的茶商王林仲道出了當地茶葉受追捧的緣由。
不僅有茶葉,從2021年開始,當地開始實施云朵玫瑰基地項目,從保加利亞引進大馬士革玫瑰等優質品種,專注于探索玫瑰花在食品、日用、日化、醫藥等方面的價值。同時,該村通過建設初加工廠,不斷延伸玫瑰花產業鏈。
據介紹,經過四年發展,目前該基地玫瑰花種植規模200余畝、品種30余個,形成集觀賞、游玩、品茗于一體的多功能玫瑰基地,也是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機遇和抓手,通過引進“公司+集體+農戶”運行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產增收。2024年,該基地為該村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
今年4月24日,以“‘趣’摘玫瑰‘香’約萬年”為主題的第三屆玫瑰花采摘游園暨鄉村音樂季活動在萬年村正式拉開帷幕。活動期間,前來賞花、品美食,以及參加親子游戲、戶外活動的游客近萬人。
“下一步,我村還將通過‘以花為媒、以花帶游’的方式帶動鄉村農旅發展,開發制作玫瑰花茶、玫瑰花純露以及提煉玫瑰花精油等特色產品,結合我村即將建設的玫瑰花餐廳、茶酒文化民宿以及鄉村土特產品銷售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任剛介紹。
有山有水、有花有茶,這為萬年村農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到此游覽的游客不斷增多,一些嗅覺靈敏的商人也嗅到了商機,當地人任業就是其中之一。
“行者悲故里,居者愛吾廬,這是民宿起名‘萬年故里’的緣由,也是我選擇回鄉開設民宿的初衷。”2022年,在云南開民宿的楊穎和在丹棱從事白酒產業的任業看準了萬年村的文旅潛質,兩位同鄉好友一拍即合,共同投資,建造了一座獨具特色的鄉村民宿——“萬年故里”民宿。
“萬年故里”民宿占地1000多平方米,共有5間客房,每間客房都能看到峨眉“金頂”,一幅幅綿延數里的美麗畫卷在窗外展開。民宿自營業以來,接待游客上千人次。
產業發展為群眾奔康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據統計,2024年,萬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8萬元,脫貧戶人均收入實現1.86萬元,跑贏了丹棱平均水平。
民富還要村強。近年來,萬年村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爭取村集體經濟產業扶持項目實施,村集體經濟從2015年的0元到2024年實現62萬余元。
倉廩實而知禮節。在產業基礎不斷夯實的背景下,萬年村鄉風文明建設也走在了全省第一方陣,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空前豐富。
近年來,萬年村試點運行“道德超市”,圍繞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制定24類積分規則,引導全村黨員干部群眾通過參與村級事務和鄉村治理進行“積分”,“積分”可用于兌換“道德超市”內的生產生活物資,用“以德換德”的方式逐步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2020年,萬年村“道德超市”被評為全國首批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四川唯一。
游客在新光村賞花。
2022至2025年三年多的時間里,青神縣青竹街道新光村堅定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通過盤活閑置院落資源,創新打造農文旅項目,并連續三年成為春季油菜花賞花打卡地,兩次成為青神縣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地,讓這個過去無人問津的傳統村落,一躍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
9月上旬,走進稻谷豐收的新光村,千畝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在稻田一側,三輛大型收割機并排駛入田間,開啟了集中收割作業。
與青神縣城距離僅1公里的新光村,一直是不太知名的“小透明”。村里人之前僅憑離城近,學了電工、木工進城打工,也有不錯的收入。但當新一輪農業農村改革來臨,看著周邊同樣區位的傳統村落相繼晉級“網紅打卡地”“竹編第一村”,村里的年輕人有了新的想法。
乘著城鄉融合發展的春風,新光村迎來了改革發展的重要機遇。
2022年,青神竹里稻香項目正式實施。該項目以聚焦糧油特色產業為主,實施糧油園區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中心、天臺合作社農旅融合示范中心、農業大數據與展示控制中心、宜居鄉村等項目建設,旨在建設集農業科技、高質量農產品展銷、農村電商平臺等為一體的現代糧油產業示范中心。
新光村位于竹里稻香項目的核心區域,圍繞重大農業項目落地的重要機遇,新光村推出改革“三板斧”,讓自身改革與全縣農業農村改革同頻共振。
“一改”改出“天府糧倉”稻花遍地香。近年來,新光村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穩定耕地面積,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小田變大田,配套完善“田、水、路、電”等基礎設施,建成“天府糧倉”示范片。
“二改”改出文明鄉風吹萬家。新光村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成立“稻香姐妹”、群眾代表宣講隊,召開壩壩會,培育文明鄉風和淳樸民風。設立“村莊清潔日”“家庭整理日”“環境評比日”等評選活動,廣泛開展傳統文化活動,成功承辦青神縣豐收節。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評選“道德模范”“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兒媳”“好鄰居”,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培育良好家風。全村已全面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基層治理格局。
“三改”改出人居環境四季美。在人居環境“硬”方面的整治中,新光村“稻香里”農旅融合試驗區新建林間步道、機耕道、灌溉溝渠、路燈,整治林盤、庭院等,繪制墻繪,完成綠化,實現了黑灰水全部接入污水處理站。
有了徹底的自我改革,新光村成為農文旅投資的“香餑餑”。各類投資者紛至沓來,圍繞新光村“稻香里”農旅融合試驗區,農文旅發展畫卷緩緩展開——
通過流轉、騰退等方式,新光村成功盤活閑置村集體資產和宅基地,打造了“稻香民宿”“蕓薹問稻田野餐廳”等新業態,并積極探索“國有企業/社會資本+村集體經濟+農戶”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同時,建成稻魚稻蝦種養示范區、油菜花海示范區、千畝稻田示范區,接待研學、觀光、農事體驗游客,實現村民就業與增收。
今年端午,新光村天臺合作社“推窗即見田園”的民宿開始試營業。至今短短數月,已成為游客的心頭好。
在不遠處,已經運營近兩年的“歸閣·守望日落”,在“黑松露度假指南第9屆年度精品民宿評選”中從全國上千家候選民宿中脫穎而出,榮獲“年度精品民宿獎”。這一被譽為“民宿界奧斯卡”的獎項,再次吸引各界目光聚焦于新光村。
新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步伐仍未停止。在離“竹里稻香”不遠的新光村4組,記者看到,新光村正以稻田為基底,融合文化展示、休閑娛樂、運動健身等多元功能,打造“稻夢里”:入口設“亮相+糧食文化展示區”,通過圖文展板與實物陳列呈現農耕文化;核心區劃分六大板塊,涵蓋全年齡段創意運動、兒童專屬游樂、村民乘涼休閑、壩壩電影與棋牌茶飲、基礎健身及竹元素夜游打卡功能,進一步推進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
“項目既保留農耕文化根脈,又注入現代休閑元素。”項目負責人表示,“稻夢里”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同時吸引周邊游客,為鄉村旅游發展、村民增收拓展新渠道。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