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9-10 08:50:32
責任編輯:李佳倫
千載文脈浸潤沃土,三尺講臺托舉星河。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四十一個教師節。
從蘇門三父子的詩書傳承到新時代教育家精神的薪火相傳,在眉山教育的廣袤天地里,教師是點亮希望之光的引路人,更是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
2025年,市委、市政府錨定“建設全國有聲譽、全省居前列的教育強市”目標,以“實干實績比拼年”為抓手,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聚力體制機制創新、素質培育提升、保障體系優化等方面,多方發力,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現代化教師隊伍,為構建與“千載詩書城”美譽相匹配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注入澎湃動能。
如今,在這片孕育了蘇門三父子的沃土上,一支“心懷國之大者”的教師隊伍,正托舉起萬千學子的星辰大海。
“強市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眉山以何強師?以改革為動力,破立并舉,構建教師發展新生態是回答好這一時代命題的“眉山答案”。
怎樣打造一支師德高尚且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從頂層戰略部署,將教師工作擺到極端重要的戰略位置;到完善體系建設,為教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奠定堅實制度基礎;再到大力弘揚風尚,讓尊師重教成為全社會的文化與行動自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正在眉山落地生根。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眉山在政策架構上下深功夫,研究出臺《眉山市教師隊伍素質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25—2028年)》,以鑄魂強師、學歷提升、能力提升、體能提升和教師關愛“五大工程”為牽引,以系統性改革破解發展瓶頸,全面激活教師成長動能。
“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破立并舉、多維發力。”市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靶向施策破解教師職業發展瓶頸、城鄉資源不均等難題,同時構建正向激勵機制,讓教師隊伍煥發生機與活力。
這其中,思想政治建設是培養新時代“師德師風模范”、彰顯教師精神底蘊的根本保障。眉山深刻把握“培育筑魂”這一核心使命,實施“鑄魂強師工程”,推動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學校、深入教師心中。開展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講、師德師風建設月等系列主題活動,示范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作為“千載詩書城”,在傳承千年文脈、弘揚教育家精神方面,眉山更是不遺余力。今年6月開始,市教體局舉辦了“傳承千年文脈,踐行教育家精神,筑夢教育未來”教師風采演講比賽決賽。來自全市各縣(區)的教師選手們,結合自身教學經歷,講述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故事,詮釋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堅守,展現了新時代教師育人新風采。
無獨有偶。在眉山市名優教師座談會現場,政策解讀與經驗交流交織,氛圍熱烈。大家對“梯級人才培養培訓機制”高度關注。截至目前,眉山已建立起國、省、市、縣、校五級培訓體系,年投入1000余萬元,覆蓋新入職教師適應性培訓、骨干教師進階培訓等多個層面,年培養各級各類教師3萬余人次,為教師成長鋪設“高速路”。此外,還通過建立名師工作室、組建城鄉教育聯合體等方式,促進優質師資資源輻射共享,讓更多教師在實踐中提升專業素養;通過系統性選派校級領導,到成都市、重慶市等地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優質高中,開展以“精準配對、深度浸潤”為原則,為期半年的沉浸式跟崗學習。通過參與目標學校的黨政聯席會議、教育教學改革研討、課程體系建設、教師專業發展、校園文化營造等核心管理工作,系統學習先進學校的辦學治校經驗。今年春季學期以來,全市優選21名校級領導(書記、校長、副書記、副校長),精準匹配至巴蜀中學、成都市樹德中學、成都市第七中學初中學校、成都市龍江路小學等校跟崗學習。
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變量。學校是校驗這一成果的核心載體。走進眉山各學校,教育改革的新風撲面而來。教師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新模式,將創新思維融入教學實踐,著力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這種轉變源于眉山對教師業務能力提升的持續推動,通過鼓勵課題研究、開展跨學科教研等方式,引導教師從“如何教”向“如何讓學生主動學”轉變,課堂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不少學校還引入AI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培訓,助力教師掌握智能化教學工具,提升教學效率。
向好而變,生動具體。出臺的政策一個接一個,改革的措施一項接一項,眉山高位謀劃、系統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匯聚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磅礴力量。
“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深諳此理的眉山重點在人才引進、培養、激勵等方面同步發力,讓教師教書育人的真本領在改革實踐中淬火成鋼。
為了激活教師隊伍的“一池春水”,眉山先行先試引育創新,打造教師隊伍高素質人才“金字塔”。具體而言,眉山以動態調整破解結構性矛盾,讓優質師資在均衡流動中釋放最大效能。針對學齡人口變化,我市建立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配置監測機制,通過深化“縣管校聘”和學區制改革,推動教師校長跨區域、跨校際交流輪崗常態化,讓城區骨干教師的“光和熱”輻射到更多角落。
與此同時,面對農村學校音體美教育短板,69名專業教師參與的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勵耕計劃走教活動,讓鄉村課堂響起了歌聲、綻放了色彩——孩子們跟著老師揮動畫筆、唱響童謠的場景,正是教育公平最動人的剪影。
廣開進賢之路,方能匯聚育人英才。眉山以開放姿態搭建引才平臺,讓優秀人才與教育事業同頻共振。2025年上半年,從公開考試招聘到考核引進,從省屬公費師范生專項招錄到師范畢業生專場招聘,多元化引才渠道持續拓寬。眉山年均補充教師2000余名,逐步實現幼兒園、小學本科及以上教師為主力,中學研究生層次教師成骨干的梯隊格局。”上述負責人表示,眉山更借力師范生本研銜接培養契機,與部屬師范院校深化合作,讓高素質人才持續匯入教育事業。
眾所周知,讓教師隊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離不開科學評價體系的正向引導。眉山以改革思維重塑激勵機制,讓成長路徑清晰可見、價值實現觸手可及。其中,學歷提升工程與體能達標工程雙輪驅動,校長書記帶頭出操的身影,成為校園里的“奮進標桿”;中小學校長、書記后備人才培養計劃系統推進,為教育管理隊伍儲備“先鋒力量”;職稱評審打破“論資排輩”,將實績作為核心標尺。
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是眉山教師隊伍建設的“金鑰匙”。如今,當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眉山淬煉真功、綻放光彩,當他們教書育人的初心轉化為立德樹人的實效,眉山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答卷正在一頁頁被翻開。
在教師隊伍建設征程上,眉山除了“培”“引”結合、“評”“用”結合外,還將“管”“愛”結合作為重要支撐。
“把時間還給課堂,讓教師回歸育人本質。”這是眉山推進教師隊伍管理改革的核心訴求。近年來,眉山以制度創新為抓手,打出一套精準“減負”組合拳。
據悉,眉山以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名義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進校園活動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的通知》,如同為教育教學活動裝上“過濾器”。同時,堅持進校園活動“凡進必審”,對非必要的評比、檢查、展演等活動“亮紅燈”。
據統計,近三年,減少進校園活動10余項,20余項活動實現科學整合,教師們從“填表造冊”“迎檢備展”的瑣碎中解脫,得以全身心投入備課、教研與學情研判。
這種“管”的智慧,更體現在對教師權益的剛性保障上。眉山嚴格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政策,常態化開展清欠教師工資待遇專項行動,以“零容忍”態度確保教師工資收入依法足額發放。
從規范進校園活動到保障薪酬待遇,眉山的“管”始終緊扣“服務教育教學”核心,既劃清了權力邊界,又筑牢了職業尊嚴,讓教師隊伍輕裝上陣,專注于立德樹人的主責主業。
如果說“管”是為教師隊伍立規矩、劃底線,那么“愛”則是為教育事業添溫度、增活力。在權益保障之外,身心健康關懷更見眉山溫情:定期組織的健康體檢為教師“把脈問診”,心理疏導平臺為壓力下的心靈“松綁解壓”,書法繪畫室、運動場館等活動空間則讓教師在課余找到“詩和遠方”。
同樣,社會層面的尊師重教氛圍,更讓這份“愛”有了廣度與深度。每年教師節,市委、市政府都會對教體工作突出集體和優秀教師進行表彰,如同向全社會傳遞的“教育信號”——教師的辛勤付出值得被看見、被禮贊。
“管”與“愛”的交響,共同奏響了眉山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在眉山,嚴格的管理為教師隊伍錨定了專業成長的方向,深厚的關愛則為教育家精神的生長提供了養分。如今,越來越多的眉山教育工作者在“管”的規范中錘煉本領,在“愛”的滋養中堅定信念。
正是因為有了全市上下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托舉,今年我市“強師興教”有了新的具象化表達:2025年全市高考清北上線人數突破兩位數,特優生位次、數量“雙提升”,985、211“雙一流”及一本上線人數均創歷史新高。
當前的眉山正以教育強市為引領,吸引更多優秀者來此耕耘,激勵更多堅守者綻放光彩。未來,這支思想堅定、業務精湛、富有愛心、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也將成為眉山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為“強市必先強教”的時代命題,寫下更加厚重的答案。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